買回來的巧克力要馬上吃嗎?

大家有聽說過美酒越陳越香,那巧克力放越久會更好吃嗎?
凡是發酵類的食材,在一定的溫度、 濕度控制下,存放達到最佳化的狀態,我們叫熟成。
以黑巧克力來說,我們在製作前,歷經發酵、日曬收儲的可可豆,在儲豆間盡量保持豆子與空氣接觸換氣,在乾燥的豆子內部仍保有氣體排出的能力,這也是一種豆子的熟成,尤其是參與可可豆品質比賽,大多會選擇存放一到兩年的豆子參賽。
至與,巧克力到底需不需要「熟成」,在Bean to bar巧克力界,一直是很一個常被討輪的話題。

我們的經驗中,經過熟成的巧克力在風味表現上更豐富、更圓潤、更平衡,瑕疵風味也會被時間弱化;但也有相對的說法是,巧克力就是要趁新鮮吃,越放風味不會越好,反而可能越放風味越消逝,或因保存不當沾染異味。

那麽我們買回家的巧克力,到底是該盡快享用?還是放了一段時間後會更好吃?

以我們from Tree to Bar的屏東巧克力來說,除了可可豆的良好存放外,在經過精磨兩到三天的可可膏放入紅酒櫃冰箱熟成靜置兩個月後,才將熟成後的巧克力磚進行調溫包裝,所以消費者購買後,已達到最佳風味狀態的熟成巧克力建議直接食用,趁早吃完。

若是一般非精品或Bean to Bar等級的商業巧克力(代可可脂巧克力)、牛奶巧克力、白巧克力跟調味巧克力,這幾類的巧克力放久了風味絕對不會變得更好。

簡單來說,以精品等級或Bean to bar的黑巧克力,在業者上架的產品就是market ready了,已經完成熟成的工序,到消費者手上就可以直接開吃了。

建議盡早享用黑巧克力也有以下這些理由比如說:

  1. 一般家庭沒有巧克力櫃或紅酒櫃的儲存設備(溫度在16~18°C),台灣氣候多是高溫潮濕,巧克力就相對容易變質。
  2. 就算有紅酒櫃,巧克力內的可可脂會從第V型(最穩定的結晶型態)的晶體型態慢慢轉換成第VI型,化口性也會隨之變差,風味表現上就會打折,放越久打折越多。
  3. 如果巧克力本身的調性是花香、水果風味、草本植物、果酸類明亮等的細緻風味突出,巧克力偏淺培類,在經過幾個月的存放後,風味可能會逐漸消逝甚至是完全消失。

不過我們也常聽過,消費者買來風味不佳帶有雜味的黑巧克力,或是嚐到的巧克力某個風味過強(如尖銳的醋酸味)、風味表現上很不平衡、明顯帶有某種瑕疵風味,因為不好吃而冷落或遺忘在冰箱一段時間後,才拿起來品嚐,感覺巧克力好像不那麽難吃了,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。